今天很高興可以邀請到職場自媒體經營紅人S編,他目前是爆米花計畫社團創辦人,同時也是生涯定位課程的創辦人,如果你對職場或是生涯很迷惘,或是想要經營自媒體,那相信這一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你。
S編的介紹
S編現在正在經營一個IG叫做S編的風格思維圈,那她也是S風格社群工作室的創辦人,以及創作者爆米花計畫社團的創辦人,同時也是讓思想去旅行的音頻節目主持人,跟一名個人品牌自媒體職涯講師。
什麼是創作者爆米花計畫?
在S編剛開始離職時,她是一個人在經營自媒體,而那個時候的她就認為一個人很孤單,都沒有人可以懂她經營自媒體在幹嘛,然後就會覺得創作這條路上非常非常的孤單。
她在經營的同時,也是認識了很多小小的創作者,像是蠻多人都認識的阿璋、高培等等...
她認為像比較大的創作者,都已經走得很前面了,也有自己的事業要忙,其實很少人會想說回過頭來幫助小小的創作者。
所以當時她就覺得說,既然彼此都認識,那就集結起來開一個社團,藉此互相交流,這樣在創作的這條路上也有人可以互相討論。
而S編過去的經驗都是跟社群有相關,也因為這樣她觀察到很多小創作者經營的內容都很棒,可是缺少了社群行銷的能力,導致內容很難被大家給看到,她認為這樣非常可惜,於是想藉由這樣的社團,讓喜歡創作、喜歡玩社群的創作者們聚在一起辦個大型活動,透過串聯的方式來共享流量,或是互相曝光,甚至是享受合作的過程以及認識更多很棒的創作者朋友。
為何會去到西班牙?
因為大學是西班牙語系,在大三時第一次去西班牙是以交換學生的身分去。
不過當時的S編其實並沒有想要去,因為她在大一時出了一場很嚴重的車禍,那時候她對人生感到非常失望,很害怕做每件事,不敢出國等等的...但後來朋友逼迫她一起去西班牙,再加上家人也支持她去,於是她就開啟了西班牙的旅程。
因西班牙而改變了人生態度
到了西班牙後,因為西班牙的風俗民情,當地人的熱情,讓她徹底愛上了西班牙,也讓她放下了曾經那個消極負面的自己,她認為她的人生應該要盡情跟這個世界有所連結,不應該消極的生活。
畢業後到墨西哥工作五年,在這段期間,S編發現她對時尚和行銷產生了熱忱,那當時的她其實非常想回到西班牙,於是她找到了在馬德里的一間歐洲設計學院,所以她回到了西班牙工作了一年。
打破語文學系的束縛
S編認為學語文的人都會有一些自卑,因為比起其他讀技術學系的人稍微弱了一點,因為沒有一技之長,認為語言只是一個工具。
像是工程師、設計師等等都可以靠自己的技能去保住自己的鐵飯碗,那語文學系的人就會比較受限,出路似乎只有翻譯或是老師。
在當時她告訴自己不要被西班牙綁住,不要出社會後就只有那些選項。而對行銷有興趣的她,認為要進去行銷的圈子,就必須靠學歷來當一個敲門磚,於是她就一路念到碩士。
經營自媒體的原因
回到台灣後,她是在ELLE雜誌擔任社群行銷編輯,做過台北時裝週、8千多人路跑活動等等...omg真的是非常厲害!
那當時的工作對她來說完全就是她想要的,因為她成功成為了一名行銷人,又可以跟很多喜歡的藝人合作,發揮她個人創意來做出很棒的專案。
不過雖然她成功進入到她有興趣的產業,做她喜歡的事情,但是心中其實並沒有非常快樂。除了工作壓力非常的大,即使下班後,還得一直接到主管的電話,不斷的忙工作的事情,尤其是時裝週的時候,在半夜還得配合國外的編輯來起床發新聞。
最主要的是溝通方面的困難,因為像S編她本身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人,她很喜歡玩社群,但由於她在時尚雜誌裡有時候會被雜誌的形象給束縛,或是要配合公司的政策,導致很多自己的創意會被打槍很多次,想做的事就不斷地被受限。
那後來她接觸了一本書叫做《未來人的行動波希米亞式工作與生活》,這本書就是在介紹digital nomad,也就是遠距工作。
那時候的她非常興奮,她認為她發現了一個很棒的工作模式。這就跟我當初接觸到了提早退休這個領域時一樣的興奮!
也因為發現了這樣的工作模式,讓她決定要朝這個目標前進,所以就在去年5月開始經營【S編的風格思維圈】這個IG。
不過剛開始經營時,並沒有想做自媒體,而是想要有自己個工作室,當一個freelancer,接一些案件,透過IG來當作自己的作品集,做著做著就開始吸引了不少粉絲。
會害怕離開原本的圈子嗎?
當時S編其實並不怕離開,因為她是一個做了決定,就會全心全意往那個目標前進的人。
那當有人問她說:「為何要離開這麼大的公司,你不是一直追求這樣的工作嗎?」
她會回說:「以前一心一意想要進到有興趣的產業工作,但是現在我想要把我的興趣變成工作。」
她認為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觀念。那事實也證明她後來的決定是對的!
這一點,真的很佩服她!也希望現在在看這篇文章的妳要一樣勇敢!
如何可以讓自己加薪?
S編提到最重要的還是要回到自己身上,你必須看看你自己在這份工作上投入了多少?你有沒有實際有一些成績或是專案,可以在考核時或重要關鍵時拿出來,去打主管的臉跟他說:「幫我加薪!」
那其實所有的主管要加薪,他們要看的都是數字面的東西,有幾個比較好的關鍵時刻可以去討論加薪:
第一個:發現周遭可能有人要離職
這時候主管可能會找同一個團隊的人聊聊,這時候你也許就可以開始用這件事談談加薪。
第二個:考核的時候
考核的時候,絕對要主動去談,因為現在公司的主管大部分都非常被動。他們可能會想說,你又沒跟我說要加薪,那我就裝傻。
第三個:你做出很亮眼的成績
當你做出一個很棒的成績,並且被看見被誇獎,甚至是公司有發獎金給你的時候,你也可以那這個去談加薪。
低底薪加高業績的成績可以談加薪嗎?
當一個底薪不高的人,但是業績表現很好,獎金拿很多的人,這樣的工作類型差不多都是業務。
通常這一類的產業,底薪要加就代表你的職位同時也被升級,你才有可能被加底薪。
那一般來說,台灣真的很多慣老闆,他們會認為獎金跟底薪是兩回事,你做得好你就拿得多,用這樣的方式去讓你出更多的勞力,那當然其實還是要看產業,看公司的規定。
不過不管怎樣,你都還是可以去談談看加薪這部分,只是成功的機率還是要看人和公司了。
S編給新鮮人職涯定位的建議
由於現在是畢業季,那會有很多職場新鮮人會很迷惘,不知道自己要找什麼工作,那這就代表你對自己的定位很不明確,你不知道你在這個競爭的市場上你是站在哪個位置,你不知道你要從哪裡出發。
為什麼會這樣呢?
原因就是來自你不了解自己,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手上有什麼武器,有什麼優勢和劣勢,不知道自己比競爭對手還差多少,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誰。
然後就糊里糊塗的想說一畢業就趕快去投履歷,有點誤打誤撞的情況想說中了哪家公司就去哪家公司。
但是這樣的方式,你就算進去了一家公司,你還是有可能會迷惘,或是一直不斷地換工作,這些種種的情況都是因為你的定位不清楚。
那假設你要定位的話,一開始要先探索自己,了解自己,你要去花時間搞懂自己。
不管是你現在要開始找工作,還是你想要換工作,在這之前,先給自己一段時間去認識自己,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你的個性、興趣、天賦、熱情是什麼來去定位自己,這樣你才能夠慢慢地找出你在市場上的定位,你現在在哪裡,並且找到你想要到達的終點是哪個方向。
非本科系可以如何進入自己想要的產業
最主要的第一點是你要先了解自己的武器是什麼,以及你缺乏了什麼經驗。
以S編的例子來說,當時西班牙系畢業的她,應徵了很多工作,但是她都被打槍,原因是因為比起別人,她缺乏了一個出國工作的經驗,就代表說,她找到了自己的劣勢,她必須要馬上去補足。
所以你必須清楚自己現在有什麼,缺了什麼,有什麼可以去補足,那像經驗這樣的事情,現在一定不可能馬上去補足,所以你必須放大自己的優勢,去告訴那家公司,有什麼樣的優勢可以符合他們的期待,而不是在面試時暴露了你對劣勢的害怕,還有對這家公司很精闢的去分析,它需要的人,也許你的個性特質、學校曾經做過的活動有符合,那你就必須想辦法說服面試官,你是可以幫他解決這個問題的人。
舉例來說行銷這個領域,行銷你什麼都要會,像剪片、SEO、社群經營等等的...那這時候不是說要你全部的技能都要會才可以去應徵,而是你可以透過妳的作品集還有特質,是不是夠有趣、有創意,甚至是很敢露臉,這些都可以加分。
所以,你必須把自己的優勢放大,有時候對於主管來說,你的優勢可以壓過你的劣勢。
生涯定位課程-職涯VS協槓
職涯版的課程主要是針對職場新鮮人,像剛剛前面提到的,很多人不知道畢業後要做什麼,根本不認識自己,那透過這個課程來幫助他們。
裡面是以商業模式圖來改造成生涯定位圖,藉由這個定位圖來探索你的職涯、探索自己。
協槓版的課程是針對另外一群已經是職場的老鳥,但工作不快樂的人,藉由這個課程來幫助他們脫離上班的苦海,或是有一些下班後想要開始經營自媒體的人,但是不知道怎麼找利基市場的人,那這個課也可以幫助他們找到利基市場。
那其實S編有講到一部份真的要非常注意,她說很多人上完了課,但是做出來的東西卻跟講師一樣,要不然就是搶了講師的利基市場,每個人的東西都看起來很像,要不就是一直在重複講老師講的東西。但每個開課老師的本意,是希望上課的人找到自己的熱情,去經營自己熱愛的事,可是為何大家熱愛的事都跟老師一樣。
生涯設計圖的介紹
裡面的架構是跟商業模式圖長得很像,但S編透過求職的角度,重新把它改造。
除了這個圖之外,也還有其他不同形式的圖。像第一章,就是帶著大家去想你的角色是什麼,你在這個地球上的價值是什麼。
因為在台灣有太多傳統的觀念,會讓很多人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員工的角色,導致自己被這個角色給綁架。
但人生不會只有這個員工的角色,所以她就設計了這一套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不同的價值是什麼的章節,先去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是很重要的第一步。
因為你工作不開心,往往都是於你不知道你的內在需求,即便你的薪水再高、頭銜再高,你還是會不快樂。
所以這堂課,S編認為比起定位,更重要的是發現自己。
如果你想好好探索自己、想要開始經營自媒體,那就趕快加入S編的課程。
https://s-style-cycle.teachable.com/?affcode=518450_qixsrfwp